通过理化诱变(钴60、y射线、EMS等)、远缘杂交、基因编辑等方法创新材料,获得具有育种目标性状所需遗传基因材料。首次创制出中晚熟谷子高度雄性不育系长10A,衍生转育出了高146、高51A、晋21A等一批高异交结实的高度雄性不育系,创建了谷子高不育“二系”杂交种选育技术体系,开创了谷子杂种优势利用的新时代,育成长杂谷2号、晋谷50号、长杂谷466、长杂谷333、长杂谷2922等适宜不同生态条件的杂交种8个。育成了适应不同生态条件的晋谷14、16、34、36、42、45、48、51、59、61号及长农36、47号与晋汾02等一批优质谷子品种,分别作为所在时期优质骨干品种大面积推广,支撑了山西优质小米产业发展。率先运用全基因组选择、基因编辑等分子育种手段,先后创制出晋杂金苗58号、晋杂金苗158号以及晋杂谷1号、晋杂谷2号等突破性苗头组合。这些苗头组合可解决目前我省缺乏中早熟杂交谷品种和杂交谷品种高产不优质的问题,有望成为山西北部、内蒙等中早熟主产区及新疆、晋中和忻州盆地小麦复播谷子大面积更新换代的新品种。对目前国家亟需的大面积单产提升和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